各项目:
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提高项目质量,根据教务处《湖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校行发教务字〔2021〕18号)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对2022年立项的两年期物联与智能监测电子信息类创新训练项目结题验收和2023年立项的物联与智能监测电子信息类创新训练项目结题验收,由湖南师范大学物联与智能监测电子信息类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具体负责实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对象
2022年立项的物联与智能监测电子信息类创新训练项目共4项。具体名单如下:
序号 |
项目编号 |
负责学生所在学院 |
项目名称 |
学生 负责人 |
项目成员 |
指导 老师 |
完成时间 |
1 |
202201005 |
工程与设计学院 |
基于深度学习的藻类识别方法研究 |
钟磊 |
胡海涛、熊韵翎、袁璇、曾禹衡 |
谢婷 |
2024年8月 |
2 |
202201006 |
教育科学学院 |
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噪音与学生学习专注度相关性分析研究 |
姚思米 |
孙梦轩、黄树珍、敬邓超、向智玉 |
周炫余 |
2024年8月 |
3 |
202201012 |
工程与设计学院 |
淡水藻类智能计数方法研究 |
李嘉珑 |
夏露、田瑞奇、 黄驿婷 |
汪鲁才 谢婷 |
2024年8月 |
4 |
202201013 |
工程与设计学院 |
服务机器人人脸识别和跟踪系统研究与实现 |
胡止境 |
毛鑫、马腾轩、 彭骞 |
陈灵 |
2024年8月 |
2023年立项的物联与智能监测电子信息类创新训练项目共13项。具体名单如下:
2023年湖南师范大学物联与智能监测电子信息类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创新训练项目名单
序号 |
项目编号 |
负责学生所在学院 |
项目名称 |
学生 负责人 |
项目成员 |
指导 老师 |
完成时间 |
1 |
202301001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基于stm32的智能水质巡护系统 |
任雨婷 |
罗翔尹、乐晨珊、梁廷园、王星 |
刘慧 |
2024年10月 |
2 |
202301002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基于MQTT协议的粮仓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物联系统 |
王文辉 |
王鑫琦、易潭根、黎萍、钟卓娅 |
程俊 |
2024年10月 |
3 |
202301003 |
工程与设计学院 |
基于深度学习的学位论文评审意见智慧挖掘平台的构建 |
周意 |
徐顺涛、李嘉珑、夏露、贺喆昊 |
卢笑 |
2024年10月 |
4 |
202301004 |
工程与设计学院 |
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方法对藻类种类和个数的检测 |
郑紫依 |
易艺、刘蕾、唐羽、胡晓燕 |
刘理 |
2024年10月 |
5 |
202301005 |
工程与设计学院 |
基于颈部生物电阻抗检测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游戏设计 |
管林源 |
刘柏佑、龙美秀、罗冰鸿、赵耀奇 |
张甫 |
2024年10月 |
6 |
202301006 |
工程与设计学院 |
环境质量的监测及其趋势预测研究 |
陈天驰 |
胡志浩、郭登豪、涂伏凌、胡昌贤 |
唐强 |
2024年10月 |
7 |
202301007 |
工程与设计学院 |
基于TDLAS的甲烷浓度传感器研究与设计 |
王柏崇 |
何倩清、谢功威、饶见智、陈映珧 |
杨进宝 |
2025年10月 |
8 |
202301008 |
工程与设计学院 |
基于图像处理构建肺癌筛查仿真平台的研究 |
何文杰 |
崔艺馨、吴嘉俊、周宇润 |
李立民 |
2024年10月 |
9 |
202301009 |
工程与设计学院 |
热式流量检测装置设计 |
何淑菲 |
刘毛华、桂撰、李佳荣、龚维豪 |
汪鲁才 |
2024年10月 |
10 |
202301010 |
工程与设计学院 |
面向大规模淡水鱼养殖过程的水质质量在线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蒯佳鹏 |
黄超驿、罗志文、柏斌、陈磊 |
蔡耀仪 |
2024年10月 |
11 |
202301011 |
工程与设计学院 |
鸣笛声源定位系统 |
马芬芬 |
李傅平、胡照球、刘杰琨 |
兰浩 |
2024年10月 |
12 |
202301012 |
工程与设计学院 |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隧道智能照明系统 |
向晓军 |
项志勇、陈志旺、陈鑫桐、韩佳俊 |
张璐平 |
2024年10月 |
13 |
202301013 |
工程与设计学院 |
基于海思芯片的智能工厂人员安全帽防护检测技术与实现 |
胡云 |
徐锲、齐恺、蔡杰超、郭畅 |
石红 |
2024年10月 |
二、检查安排
1.现场答辩。2025年6月27日基地将统一安排答辩,答辩分为项目汇报和评审专家提问两个环节,项目汇报环节10分钟,专家提问环节5分钟,详细要求见附件中的《物联与智能监测电子信息类创新训练项目结题材料及答辩要求》。具体答辩时间和地点将另行通知。
三、材料提交
1.纸质版材料:各项目填写《物联与智能监测电子信息类创新训练项目结题报告书》(附件1,正反面打印,一式两份),要求指导老师签字,完成研究报告或调研报告,整理所取得的论文、专利、软著、竞赛获奖等其他成果证明材料,按照附件中的“结题材料要求”装订,答辩时交给评审专家审阅。(结题纸质材料答辩后无需修改的答辩当天提交给现场工作人员,需要修改的7月5日之前交至工设院北栋506)。
2.电子版材料:结题报告书+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及项目成果+答辩PPT,以压缩文件形式并重命名为“结题+项目编号+负责人姓名”,于6月27日之前发送至邮箱:zhanglp@hunnu.edu.cn,联系人:张璐平,联系电话:18373177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