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英手记之二:学校到底为孩子提供什么

发布时间:2019-11-15作者: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访英手记之二

学校到底为孩子提供什么

唐智彬

因为对苏格兰的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暂时还没有细致、深入的理解,再者苏格兰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研究界似乎没有多少存在感,所以我最近尚无计划介绍苏格兰职业教育。但是,由于小儿跟着我一同来英国,并在这边的小学入学,因此,对苏格兰的基础教育有了一点观察和反思,随便写了几笔,供诸位一观。

苏格兰的公共教育体系是按照居民地址所属学区入学的,每所学校都在市政系统上能够找到联系方式及相应的星级评定。在确定了租住的房子之后,我就开始在格拉斯哥市政系统找居住地所属的学区及所辖的学校,并根据所提供联系方式给每个学校的校长发邮件,寻求入学,确定学位。几天之后,我等来了5个回复,其中有3家表示我们的情况不适合,有1家表示已经无学位,1家表示可以接纳。这家名为Dunard Primary的小学离我们住地大约8分钟路程,并且是一所五星学校,也算是很幸运了。学校校长(HeadteacherConnolly明确告知我在来到苏格兰之后,如何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的有关情况。

抵英之后第二天我便领着儿子冒着雨赶到学校。与格拉斯哥的很多建筑一样,学校是一个独栋的大楼,共四层,看上去就有些年份了。学校的门按照传统分为“BOYS”和“GIRLS”,但后来老师介绍说现在虽然这么分,但并不执行了。没有操场,小小的户外场地,放置了一些适合孩子玩的运动器材,如足球门,特制的篮球架等。角落放着木制的土壤箱,里面种着马铃薯以及一些花花草草,我估计是老师带着学生们认识植物生长用的。进门的两个土壤箱里种着小小的苹果树,但分别都挂了果,果子小小的、红红的。这是一所包含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学校,进到校园,有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做户外活动,见到我们进去,便热情地和我们招呼。理解我们的来意之后,有老师领我们到事务办公室门口等待副校长(Deputy headteacherLinskail来为我们办理手续。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坐在楼梯间的一个凳子上,正好下课了,孩子们上上下下地奔跑,主动朝我们招手,说”HI”;老师们经过的时候,也会咧着嘴开心地问候我们。过一会儿,副校长来了,虽然苏格兰英语加上快语速让我有点难以招架,但是她热情的笑让我感受到她的真诚。她担心我们听不懂,找来了一位在学的中国男孩,但后来发现我们能够顺畅地交流,便让孩子回去上课了。收集好相关材料,办理手续之后,Linskail又领着我们参观、介绍整个学校环境、学校的各种课程,每遇到一个教师,都很热情地向老师介绍这个“新来的”,还特地领孩子到即将要上的班级做简单介绍。最后她告知,等学校把材料递交到市政外事部门,审核之后,马上就能来上学了,最快也就一个星期的样子,让我们安心回家等着。

焦急不安的等待中,周五中午,我接到Linskail的电话,告知我们下周一可以去入学了。我们放心了,终于有学上了。按照相关情况,孩子的年龄段在这边是上P5,也就是5年级,大致相当于国内的3年级,老师告诉我们,每天9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太轻松了吧……),记得及时接送孩子就是了,要记得告诉孩子如厕等日常生活事务处理(这么大了还需要教……)。班上有两个讲中文的小女生BETTYEWA,她们会为小朋友提供相应协助…….顺便说一下,班上一共是33个孩子,我们小朋友恰好占到了最后一个学位。这里的班级教室布局有点像国内的幼儿园,还是几个孩子一组,围坐在一起,不像我们国内那样的“秧田式”布局。周一早上,我将小孩送到教室,交给Linskail和他们班的负责教师,便离开了。回到家后,我就一直在关注手机,看会不会学校打电话来联系我,感觉有点像第一天送他去上幼儿园。因为孩子的性格不是很外向,这种环境下我感觉他有点怯生生的。好不容易捱到下午3点,我赶到学校门口等孩子放学,门口也还有很多其他家长在等孩子。远远地看见小朋友背着个书包出来,还刚跟他说上话,他班上的负责教师Ms McGrinder隔着栏杆,告诉我,小朋友这一天表现非常非常好,然后她相信他今天也过得很开心,让我放心。跟老师道别之后,我问小朋友这一天都干了啥,他说,就上了3节课。一节数学,好简单,还在学8+8等于几;一节画画,一节音乐,这一天就完了,也没有任何作业,作业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中饭在学校的餐厅,1.9磅吃了鸡肉卷啥的,现在已经有点饿了……我问他有没有学到一句英语,他说,还没有,知道几个词。就这样,孩子的第一天上学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routine了。每天三节课,Reading、数学、美术、体育等等。其中每周有两天,会由学校安排专门的教师,一对一地为有语言问题的孩子上课。他上过一两次之后告诉我,老师表扬他真的很棒,学习的进度很快。(后来我才知道,每次就学了几个单词,那几个单词都是我们在国内就已经学过了的……)数学与国内相比,的确是简单不少;阅读的话,老师一方面会让他带自己的中文书籍去读,另一方面,借给他一些小绘本,让他在学校和家里自己看,慢慢训练他对英语的感觉。没有作业,所以孩子们放学之后就在校园外的一个社区公园里疯玩,大片的草地,有篮球场、秋千以及其他适合孩子的运动设施,只要天气好,孩子们都在那里玩得好开心。

自从在这边开始上学,儿子就开始慢慢对学校产生了好感,每天早上虽然还是要喊多次才愿意起床,(自从来了英国,他每天的睡眠充足,差不多10个小时啦)但是早餐之后,即使没到上学时间,他也会催促我,说早点到学校去;周末的时候,会说,哎呀,周末快点过去吧,我想上学啦!可能是因为学校的氛围非常好,也可能因为学校里的确很轻松,他没有任何压力吧。

入学一个月左右,学校安排了两次离校活动。一次是到格拉斯哥的一个大公园参加户外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活动,反正是跑步,然后孩子下午放学的时候脖子上挂着个很正式奖牌,上面写着“Great Scottish Run/School Challenge”,仔细一问,原来每个参加的孩子都得到了奖牌。另有一个活动是乘车到一个农场去参观,孩子们一起挖土豆(来苏格兰怎么能不好好认识下土豆呢?讲真,每次到超市看到那各种各样土豆我到现在都是晕的),看土豆如何生长,如何做土豆等等,孩子开心得很。

期间我去参加过学校两次活动。一次是他们有个家长会面时间,每位家长安排十分钟时间,两位负责老师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校的情况,孩子在学校完成的功课情况,在校期间的表现,学校为他安排的教学活动,下一步孩子的学习安排等等。讲真,这与我们在国内的时候,一周几天都会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有交流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在英国,我们没有任何老师的联系方式,更没有什么微信群、QQ群之类。如果你问老师孩子怎么样,给你的反馈永远都是“Great!”让人真的觉得孩子就有那么棒!至于学了什么,不重要……另有一次活动是学校邀请了一个苏格兰的儿童保护机构来为家长讲授“keep kids safe online“的workshop,专家为家长们讲述如何让孩子安全地上网,接触信息世界。但是只有十几个家长参加,零零散散,并不正式。


到目前为止,我还不能说自己对苏格兰的小学教育有多少了解,但是从这一个月的学校教育安排来看,我能感受到与国内教育的差异。在国内孩子已经进入到跑道的时候,这边的小朋友还在每天快乐、闲散地上学、玩耍,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没有批评。老师给的评价总是非常积极、正面,总是很好、很棒。相比较而言,国内的老师真的就辛苦多啦,老师既要面对大班额,又要完成长时间的授课任务,还要完成作业批改、家长联系等等,越来越感觉到国内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不容易。

但是,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思一个问题:我们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到底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一个人,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受教育的时间如此之长,义务教育阶段9年,高中阶段教育3年,大学教育4年,还有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的教育在面对不同的生理、心理的孩子,教育方式应该有何侧重?小学教育,到底应该承担怎样的使命?是告诉孩子你现在必须努力,要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才能进入好的初中,然后才可能进入好的高中,才能考上好的大学吗?还是应该用一种轻松、活泼和自由的方式,告诉孩子,学习和探索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学校是一个有趣的地方,你能在这里找到你自己?学习那么长,这么早就让孩子用一种非常有压力的方式来面对学习、参与学校以及完成课程,能让孩子在各个阶段长期保持对学习、对功课的兴趣和热情吗?因为我在大学课堂就发现很多孩子,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课程,根本就没有任何兴趣,每天就是游戏,就等混到大学毕业,这与我们教育的初衷是背离的。事实上这个问题也讲了很长时间,但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恶性竞争并没有任何改变,貌似大家都沉浸在一城一池的得失之中,生怕某个阶段,尤其是起跑线阶段就落后了,那就永远赶不上其他同学了。

作为一个教育关注者,我还是很困惑的。教育,本应该是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对探索的热情,对未知的好奇,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保持长期新鲜的学习状态与心情,长期的学习压力之下,孩子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如何持续地激发与更新,这可能是我们的教育需要长期的深入反思的。如果我们的教育让孩子关注的并不是知识本身的兴趣,而是分数以及分数所带来的收益,那么对学习的兴趣迟早会消磨殆尽,就像我们很多大学生,入学之后便彻底放弃,浪费了极好的天资和基础,这对于我们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都是一种灾难性的浪费,实在是太可惜了。

在资本主义国家,教育体系的功能大致是分类的:公立教育保证公平,私立教育追求卓越。在我们居住地附近有另一所私立学校,叫Glasgow Academy,已经一百多年历史,不属于公立教育,一年的学费大约是15000英镑,可以说是很不便宜了。相对于公立学校的免费教育,我有点好奇,这所收费如此昂贵的私立教育,他们提供什么样的课程,有什么样的资源,为孩子提供怎样的支持,有没有考试,有没有作业。如果有机会,我想去了解下。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贺艳芳

友情链接